为落实京津冀晋区域信用合作机制,探索区域信用协同发展路径,展示大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7月19日,以“诚信你我 天下大同”为主题的2023京津冀晋信用协同发展合作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大会探讨了建设京津冀晋协同创新共同体、区域内各地开展信用标准化合作共建工作等话题。
山西积极融入京津冀信用建设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双喜在大会上强调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良好政策环境的加持中以及区域伙伴的助力下,山西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积极发力,其中,大同市成绩亮眼。
201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为山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2019年,京津冀晋四地区域信用合作机制建立,四省市共下信用协同“一盘棋”,在区域信用标准协同、信用信息共享、守信联合激励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去年8月,山西省信易贷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以政府搭台、银企对接、以信促融、赋能实体的模式运营,可以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破解省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山西省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专业的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真正打造了山西省域内的政、银、企、信用信息共享、智能可信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生态圈。马双喜表示,截至目前,入驻该平台的企业1146家,金融机构28家。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大同承担着“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历史使命,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全方位加强与京津冀的双向联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也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地。
大同市创建了山西省首个“诚信示范社区”,建成全省首家“信易贷”政银企之家,在全省率先实现本地“信易贷”与省级节点对接,达成全省首个信用信息与银行类金融机构共享协议。据悉,2022年5月至今,大同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始终位列山西省第一。
大同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秉坤认为,信用体系的日益完善,必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四地合作硕果累累
“京津冀晋信用合作机制建立4年来,四地在信用标准协同、数据共享、守信激励试点、专家智库组建、诚信宣传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对京津冀晋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形成统一市场,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将起到辐射带动和先行示范作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淼在致辞中对四地大力推进信用协同共建工作予以肯定。
在19日举办的合作大会上,四地进一步深化合作,成果颇丰。
大会发布了多个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京津冀晋信用报告互认机制、京津冀晋信用协同监管机制、京津冀晋企业综合信用评价结果互认机制。
会上,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大同创新实验基地揭牌,这将推动实现大同与京津冀晋的数据互联互通,丰富大同市个性化信用应用场景,促进大同数字产业集聚和信用经济发展,为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贡献信用力量。
此外,大会还进行了信用+医疗专项合作签约。大同市发改委与北京市石景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丰台区科技信息化局签订信用+医疗专项合作协议,大同市发改委与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签订信用+医疗专项合作协议;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武清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河北省廊坊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签订“通武廊”守信联合激励建设行动方案。
对于京津冀晋四地未来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合作,王淼寄予厚望,并表示,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会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晋社会信用体系各合作单位合作,携手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制,打造更加丰富的“信易+”创新应用场景,为实现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本土化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