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记者从江苏省南京市反诈中心获悉,今年以来,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有所上升,其中冒充京东客服实施诈骗的情况尤为突出。截至目前,反诈中心已接报冒充京东客服实施诈骗类警情1000余起。
案例一:京东金条贷款利息太高需关闭?
今年8月,市民小张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客服,电话里对方准确说出了小张的身份信息,并告诉小张,他当时注册京东账户时,勾选同意了一个协议,里面开通了京东金条服务。听到这里,小张心里直嘀咕,自己之前购买商品确实注册过一个账号,但是协议里的什么内容真没注意。随后,对方再度加码,告诉小张由于他京东金条的贷款利息太高,已经高于国家标准,现在市场监管局要对违规进行清理,让小张立刻关闭京东金条,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
小张立刻询问对方怎么关闭,对方告诉小张,关闭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先下载一个视频会议App,然后再手把手教其关闭。小张按照对方要求下载App后,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随后,小张按照对方指示,查询了京东金条关联的银行账号,关闭了微粒贷。之后对方声称,关闭京东金条需要缴纳一定保证金,否则无法关闭,并再三保证验证结束后,保证金会原路退回。
小张按照对方指示,先后贷款20万元转入对方指定账户,很快意识到被骗了。
案例二:账号认证信息系学生需修改?
今年6月,市民小李接到自称是京东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小李在京东账户关联的学生认证信息需要修改。对方告诉小李,他通过后台看到小李的账号认证信息系学生,需要修改为成人,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
听到这里,小李有点紧张。对方告诉小李,修改个人资料信息内容需要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视频会议里,一名客服男子跟小李进行语音聊天,过程中对方询问小李银行卡的资金状况以及有没有过贷款记录等内容,称是要保护小李的资金安全。随后,对方要求小李将银行卡里的资金都转到其中的一张银行卡里,便于验资,证明他已经不是学生,才能修改个人信息。小李就将10.3万元的资金归拢到一张卡里。这时,对方告诉小李现在需要开启屏幕共享,进行验资环节,并保证验资完成后,钱将原路返还给小李。在对方的引导下,小李向对方指定账户转入10.3万元,后发现被骗。
警方:引流中存在心理暗示,谈及征信勿慌张
市反诈中心通过对冒充京东客服类诈骗进行梳理发现,该类骗术虽然都是冒充京东客服,但是在第一步引流方式上却有着细微差别。
第一步:引流+制造恐慌。诈骗分子冒充京东客服来电,准确报出受害者的姓名等信息,以此前为学生账户需修改信息或注销校园贷、京东白条或金条账户有问题、贷款额度需调整等为由引起受害者注意,再谎称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个人征信,给受害者制造心理恐慌。
第二步:共享屏幕+转账。初步获取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会引导受害人下载各类在线视频会议App,告知要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方便指引操作。随后,引导受害者将大额钱款转至指定账户,或引导受害者从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待钱款转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后,就将受害人拉黑、失联。
“引流方式多,环环相扣是该类诈骗最大特点。”市反诈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无论诈骗分子使用哪种引流方式,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谎称会影响个人征信,引起受害人重视,造成心理压迫,从而一步一步落入圈套。”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
1.谈及征信切勿慌张。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
2.接到所谓客服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转款。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3.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屏幕等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来源:南京日报